首页 >> 资讯 >> 鲁艺——薪火相传80年|把根深深扎在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里
鲁艺——薪火相传80年|把根深深扎在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里
时间:2018-07-06 15:16 来源: 编辑:admin 点击: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复排大型经典歌剧《星星之火》,并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隆重演出。

 

2017年,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在沈阳音乐学院成立。

 

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传承。《星星之火》于1950年首演,是新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创作者是以首任院长李劫夫为主的沈阳音乐学院前辈艺术家。而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再往前就是东北鲁艺以至延安鲁艺。

 

0b2f62de66a2c614.jpg

 

无论是重现经典向前辈致敬,还是以学术研究来追溯自己的文化源头,都在证明着一件事,那就是传承。

     

植根民族与融入时代

 

镜头回放:2017年7月1日,在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仪式上,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在致辞中深情地说,“很荣幸曾在东北鲁艺和东北音专学习,在这里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从此走上音乐创作之路。”

 

现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的男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刘辉,1980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从此,他的艺术人生与这所学校以及“鲁艺”一词紧紧联系在一起。

 

成立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是研究院院长刘辉,也是与他同样受到鲁艺精神影响的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工作者共同的心愿。

 

“鲁艺音乐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所包含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华,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党的文艺思想,对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和文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辉说,“作为鲁艺的后人,沈阳音乐学院有着鲁艺红色的基因与血脉,深入研究鲁艺音乐文化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方向、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经典作品及音乐活动,继承鲁艺传统,研究鲁艺思想,弘扬鲁艺精神,并赋予鲁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2016年11月30日,刘辉出席了全国文代会,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习总书记说,‘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点在延安鲁艺的前辈艺术家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作为我党建立的第一所高水平艺术院校,鲁艺是在中华民族抗战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的,它的宗旨就是培养一支能创作、能演出、能劳动、能打仗的文化军队,在时代大潮中起到独特的调动军民、鼓舞士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作用。”

 

刘辉说:“鲁艺的音乐工作者深入民间,吸取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甚至还冲到了抗日最前线感受时代的声音,从中激发创作灵感。这才令他们的作品切中时代脉搏,真正起到激励军民的作用。这样的追求,在今天依然没变,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又受群众喜爱的音乐作品,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同样需要植根民族、融入时代。”

 

c6c42071c5af14a5.jpg

 

服务社会与引领风气

 

镜头回放: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向延生向沈阳音乐学院捐赠了一件重要文物——他父亲向隅于1940年担任延安鲁艺音乐系教员时编写的油印版讲义《作曲法》,希望能对今天音乐教育中的作曲专业教材研究有所帮助。

 

向延生所赠的《作曲法》,是学校保存和征集到的众多延安鲁艺和东北鲁艺文物中的一件。认真研究了这份文物,刘辉认为,“它应该属于我党培养音乐人才时最早的一批教材,其中的课程设计和基本教学方法,很科学也很成体系,就算今天也能用。”

 

令人感叹的是,这样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在动荡的战争年代编写而成的。延安鲁艺时期,师生们的生活节奏是非常紧张的,一边学习、创作、演出,一边还要从事生产劳动。记者采访到的一些亲历者回忆,当时用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其实是不多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艺术人才吗?刘辉认为:“这恰恰是鲁艺产生出大量经典作品的原因。”

 

刘辉说:“一部经典作品应该包含几个关键因素:艺术性、时代性、人民性和民族性。鲁艺的音乐家们在生产劳动中、在演出实践中所获得的营养,远比课堂教学中的收获要大。正因为他们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他们的作品才会饱含深情,才会被大众所接受,所传递的思想内容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同,从而起到引领作用。反观今天,也许我们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个,闭门造车、主观臆想,再高的技巧也不可能打动人心。”

 

说到今天,确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特别是令很多音乐人烦恼的高雅艺术“曲高和寡”的问题。长期从事民族声乐表演和教学的刘辉认为:“现在很多人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流行唱法才是群众喜欢的,这是误区。不被群众接受,是因为你离群众的感情远了,离生活远了,而不是你选择了哪种表现方式。”

 

但刘辉同时认为,高雅艺术确实要求表演者有较高的天赋和扎实的音乐训练,对受众的文化欣赏水平要求也高,这也给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服务社会的任务:“这些年,国家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中所产生的优秀作品,绝大多数是有思想、有温度的,同样也是受欢迎的。为什么要反‘三俗’?就是因为艺术创作者同时还担负着引领先进文化的使命。让高雅艺术走近大众,艺术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培育大众音乐素质之责。既要贴近,还要引领,一味迎合市场所得到的掌声是没有价值的。”

 

这种思考同样来自对鲁艺传统的继承,今天沈阳音乐学院的办校方向仍然是“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引领先进文化”。      

 

“修旧如旧”与“修旧如新”

 

镜头回放:2015年9月18日,沈阳音乐学院复排的经典歌剧《星星之火》在沈阳公演,影响了中国人一个甲子的主题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再次响起。在此后的几十场演出中,台上台下同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场景一再出现。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决定复排《星星之火》,并担任主演。

 

演出所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也赢得了业内的叫好声。2016年,《星星之火》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7年,成为上一年入选的155部作品中获得滚动资助的10部作品之一。同一年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上,《星星之火》与《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一起,作为经典歌剧参加展演。2018年,又作为优秀大型民族歌剧被文化部调京展演。从2015年至今,无论是在国家大剧院,还是在沈阳法库县,为市民、官兵、学生、农民、机关干部演出27场,场场满座。

 

回忆起这次艺术实践的成功经验,刘辉总结了两条:一是要“修旧如旧”,原作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和主要唱段不能动,这些是作品最核心的精神内涵。二是要“修旧如新”,“歌剧艺术发展到今天,音乐的表现手段以及舞美、配器、服装、化妆等各个门类已经日臻完善,与6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些都是原作无法提供的,所以必须根据今天的情况加以改编,让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气质更有表现力,也更能被观众所接受。比如,《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在原作中只是一幕中的唱段,这次我们把它当作主调贯穿全剧。原作中,只有独唱、对唱、齐唱,我们又加入了序曲、合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舞台上呈现的22段歌曲有近一半是新创作的……”

 

但所有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基于精神的传承。“参与演出的都是学院的师生,大部分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我们组织大家去本溪抗联烈士纪念馆参观,请老同志和专家来讲抗联故事,就是为了让大家走近历史,深刻地理解英雄。”刘辉说。

 

《星星之火》的复排,让新一代的鲁艺传人探索出了一条传承经典的成功路径。

 

80年,鲁艺精神的影响力从未减弱

 

今天这期,是我们这个特别策划的最后一期了。回顾一个多月以来的报道,我们采访了许多人,读到了很多事,听了、看了很多作品,对鲁艺、鲁艺人和鲁艺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有了更深的体会,鲁艺不仅是一个历史名词,更是一个当下的鲜活存在。

 

鲁艺,它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我们采访到的每一位曾经在鲁艺学习和工作过的老艺术家,讲起那段与鲁艺有关的日子,不仅饱含深情,而且有无限感慨。鲁艺让他们有了坚定的信仰,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且确立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终生追求。

 

鲁艺,它永远活在今天的舞台上。重现鲁艺经典作品,比如沈阳音乐学院复排的歌剧《星星之火》,是鲁艺的传承者向前辈的致敬。继承鲁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比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父亲》等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同样是传承者们向文化传统的致敬。

 

鲁艺,它永远活在辽宁文化的基因里。毫无疑问,鲁艺是属于全中国的,在鲁艺成立8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都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纪念。但鲁艺精神在辽宁留下的印迹又是极为深刻而又特别的,有学者认为,辽宁文学艺术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基因就是红色基因,这话也许有些绝对,但至少可以说,东北鲁艺给辽沈大地带来的文化冲击和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一直绵延至今,无论是舞台表演上的关东演剧学派,绘画上的关东画派,包括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的办学宗旨,都是鲁艺与东北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

 

所有这些鲜活的存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80年来,鲁艺精神的影响力从未减弱,它已经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编辑:王晓领

推荐
声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