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龚琳娜唱24节气歌”秋分上线,声乐网采访著名歌唱家龚琳娜:不忘初心,让全世界都爱上中国声音
作为一个以24节气为动机,以古诗词为内容的大型音乐作品,“龚琳娜唱24节气歌”于秋分上线,并将会持续一年,每个节气上线一首音乐作品。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诗与歌一直密不可分。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在当时都是可以和乐歌唱或者吟诵的。遗憾的是,它们的曲谱没有被记录、保存下来。于是,弥补这份遗憾就成为龚琳娜在“我的声音行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激活古典诗词的音乐基因,让乐音与心音共鸣。
作为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创立者,龚琳娜的嗓音融合了中国戏曲和民歌传统中极为鲜明的声乐技法,根植于中国传统音乐,演唱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展现了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有一种打通古今的力量。
《龚琳娜唱24节气歌》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精选了24首古诗词,由老锣作曲,龚琳娜演唱,这24首古诗词,在内容上与节气相契合,也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篇佳作;在歌曲旋律上,风格丰富多变,每一首都自成一格,彼此之间又相互衬托。
春日赏花,夏夜听雨,秋分赏月,立冬观雪。四时韵致,古人比我们有着更细腻和敏感的体察,24节气,串起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时间脉络;《龚琳娜唱24节气歌》,希望从此以后的每一个节气,你我都能用音符诠释古老的诗篇,记录时光的流逝。
龚琳娜采访视频
《秋词·秋分》赏析
演唱:龚琳娜 / 作曲:老锣 /作词:刘禹锡(唐)/笛子:王华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分“选用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传统,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李白写有著名的《秋风词》,杜甫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名句,都有一种对生命凋零、萎落的悲慨。但刘禹锡是一个非常豁达乐观的人,总是能从变化当中看到积极的一面,他在这首诗里一反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的传统,表达出与众不同的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赞颂秋天的美好。特别是后两句,令人读后为之一振。
龚琳娜坦言,录完这首词感觉特别销魂,“春意黯然,秋意情浓,演唱《秋词》的要点在于用韵味来表达秋天的“情浓”。
歌曲团队
龚琳娜
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歌唱家。1975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99 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龚琳娜的嗓音融合了中国戏曲和民歌传统中极为鲜明的声乐技法,其演唱常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在唤醒这一沉睡文化的同时也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一直以来,龚琳娜致力于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在她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之下,龚琳娜已成为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领路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乐坛广受好评。 此外,龚琳娜还致力于为中国声乐艺术建立现代化与学术性并存的声乐教学体系, 助力更多中国歌手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老锣
中国新艺术音乐作曲家、制作人,1966年4月9日生于德国慕尼黑。经过20余年的历练,他把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融入到音乐创作中,破除即有音乐风格的界限,基于中国文化精髓之根,立于艺术音乐创新之上,成就了独树一帜的音乐语言。
对一位艺术家来说,在陌生的文化里找到归属感,非常罕见。更为少见的是, 老锣不仅在中国音乐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且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当代艺术音乐作曲领域中开创性的地位。他创作的优美旋律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同时,其对中国古典音乐的深刻理解获得业内专家的认可和尊敬。
聂云雷
笙演奏家,1979年出生于河北,从小学习民间音乐,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他吹奏的“笙”是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代乐器,属于手风琴和管风琴的鼻祖。2004年与龚琳娜老锣合作至今,任龚锣新艺术乐团的音乐总监。
经元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龚琳娜唱24节气歌”诗词编辑,《跟着龚琳娜学唱歌》图书编辑,《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特约评论员,当当图书、京东图书特约评论员,盛大文学云中书城白金书评人;曾在文化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