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歌与诗的距离,谁说了算?
歌与诗的距离,谁说了算?
时间:2016-12-01 13:49 来源: 编辑:Biluo 点击: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声乐网
  几个小时之间,民谣歌手私藏大麻案,就被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消息掩盖。在这个讯息此起彼落,人人都是写手,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阅读者的时代,比的就是谁的劲道大,谁的讯息可以在这网速比光速快的时代多停留片刻。果然,鲍勃·迪伦的讯息留下来了。即使马云先生发表了网商时代的新论,似乎也没有扩展到阅读者的眼里。我想真的值得去看看,为什么一下子大家都对鲍勃·迪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感兴趣。
  我对鲍勃·迪伦较多认识的方式,是十年前看了一部类传记电影《I'm Not There》,大陆译为《我不在那儿》,台湾叫《摇滚启示录》。借着乐视音乐迅速反复地播出这部片子,我又看了两次。还是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对鲍勃·迪伦我的确不够了解,电影里他的歌词挺令人玩味,让人自由想像、自由收获。
  学术圈有位教授评价这是诺贝尔奖评审团的一次“行为艺术”。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台湾某个新闻节目里一位新闻观察者提起某位当红的流行歌手,一时说漏了嘴,称之为“那个唱流行歌的”,我当时心中莫名的愤怒。这会儿听到这位教授这么说,只觉得有些幽默,然后转身。是的!歌词怎么过渡到诗,不是这群写流行歌词的人说了算,而是由文学圈的人认定。于是各种拼贴的消息指出鲍勃·迪伦回应了四个观点,或是写手编造他拒不领奖的消息,几天下来热闹不已。
  我想制造新闻博取流量的写手们应该还是对鲍勃·迪伦有些研究吧!仅透过网路解读一个人,往往可能与现实有着太大的差距,可惜我们渐渐只会利用网路去认识这个世界,透过虚拟猜想真实。关于歌与文学之间的距离,有回应的人很少,包括只字不提的鲍勃·迪伦。其实这也可以对应鲍勃·迪伦歌词的迷人之处——他所有的答非所问,因此让人有诗的感受。他透过真实的观察去抽象地描述,这样的状态在他许多有名的作品里可以看到:
  Well It ain't no use to sit and wonder why' babe
  坐在那儿纳闷没用啊,亲爱的
  Even you don't know by now
  你到现在也还没明白
  An' it ain't no use to sit and wonder why' babe
  坐在那儿纳闷没用啊,亲爱的
  And it'll never do some how
  一点用都不会有
  When your rooster crows at the break of dawn
  等到鸡鸣天破晓
  Look out your window and I'll be gone
  看看窗外,我已经走了
  You' re the reason I' m trav' lin' on
  是你让我步履不停啊
  But 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可是别多想了,这样挺好
  鲍勃·迪伦会不会去领奖?那只是一个仪式。不过吸引群众特别是年轻的网民来探索鲍勃·迪伦是谁,这倒是可喜的事。也许可以有机会让他们知道鲍勃·迪伦的作品的演变与延续,他的歌与他经历的世界可以如此真实。解读成批评也好,解读为抗议也好,那都是你的认为。但那都是真实的世界。
  就像《我不在那儿》电影里头,六位演员依次扮演不同年龄阶段的鲍勃·迪伦,都是导演表述他对鲍勃·迪伦这个真人的猜想。这就显得高级许多。特别是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女扮男装的那一段,每次看都觉得精彩!我想跨越时空、阶级甚至性别,每个人心中的真理都是不变的。而每个人的一生又不会像戏剧只是一种状态一个故事,人生本就像由许多不同模样不同性格的人所组合,因为世界一直在变,人的思想会跟着做些调整,故而多面。
  经验的累积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宽厚的理解,同时有不变的质问,就像诗于人眼中的存在,歌于人口中的存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鲍勃·迪伦的歌词,到今天依然让人有再三阅读的兴趣。在这一点,它们同义于诗,且不需要文艺圈的学者们来确认。(文/华语流行乐著名词作者、制作人、音乐经理人姚谦
推荐
声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