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随和是她的待人方式,认真踏实是她的做事准则。李琳,这位来自武汉的青年歌唱家,青山绿水孕育她聪慧灵秀的气质,白云黄鹤赋予她谦和淡定的性格。作为歌唱者,她用努力与实践,诠释着她的恩师金铁霖教授“声、情、字、味、表、养、象”的七字标准;作为教育者,她用责任与严谨,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
寻声乐 逐梦想 踏实前行
对音乐具有浓厚兴趣的李琳,从小就喜欢民歌,从小学到中学,曾多次获得武汉市艺术小人才比赛大奖。得力于家人的支持和鼓励,1996年,她拿到了湖北省艺术学校的录取通知,师从声乐科科主任周双云教授,在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正式而坚定地向专业声乐迈出了一大步,开始了自己的声乐生涯。
一路从艺,她时刻谨记对自己的要求:沉稳踏实走好脚下每一步、上好每一节课、演唱好每一首作品,在音乐的舞台上留下忙碌的身影与充实的回忆。199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金铁霖教授及马淑明教授。2004年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研究生,继续跟随着金铁霖教授研习。在硕士期间,她在2005年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得文化部“文华声乐表演”二等奖,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民族声乐大赛教师组金奖。2007年在国图音乐厅首次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代表北京文联参加北京艺术家代表团出访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交流演出,并于2012年发行首张个人演唱专辑《不该来江南》,受到各界广泛赞誉。
承师恩 亲育人 硕果累累
名师指路,贵人相助。本科与硕士期间,马淑明教授与金铁霖教授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与关怀,几件小事令李琳在今天仍旧记忆犹新。1999年,李琳在考试前突发高烧,嗓音变哑,难以唱歌,马老师亲自买了许多水果送到了李琳的房间,并抚慰她紧张的情绪。一个细节,将马淑明教授的爱人、惜才、真挚、温暖突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科三年级,李琳同时师从马淑明老师和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老师。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十一假期,金老师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来为学生们补课。“金老师非常忙碌,却还顾及着一名学生渴望上课的心情。”李琳回忆着当时的画面,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教学上,金铁霖老师都尽心尽力,用自身的人格,为学子作出榜样。如今已逾古稀的金老师仍旧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一直在追逐、寻求中国声乐事业的发展。这份对声乐的执着与热爱始终感染着新一代的年轻学子,推动着他们肩负起身上的重任。
两位导师对声乐教育事业浓厚、执着的信念与追求,以及对学生尽心尽力的爱护与培养,如一盏明灯,始终照耀着李琳前进的步伐。2007年硕士毕业,她放弃了文工团优厚的待遇与极大的诚意,决定留在母校,成为一名教师。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将自己的所学传递下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带给他们以充实、美好。就如她自己所说:“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从教十余年,这样敬业负责的教学态度使她荣获了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第二届“金莺奖”全国声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国际华人艺术节(新加坡)“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各大奖项。此外,她指导的学生也曾荣获第三届金莺奖金奖,第二届孔雀奖银奖,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优秀奖,第十一届文华奖优秀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近年来,李琳与她的学生一起打造了“琳琅芳华”艺术实践品牌,以师生音乐会的形式,带领学生们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以音乐会的形式走近广大百姓中去,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琳琅芳华”李琳师生民族声乐专场音乐会,并受邀多次举办声乐交流讲座,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为人母 担重责 一路拼搏
现在的李琳不光是一名老师,更是一位母亲,新的身份带给她更重大的责任,一方面促使着她不断提升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另一方面,也令她在性格上变得更博爱和有耐心。“我会变得更加尊重学生和女儿的想法,小心翼翼地去观察他们,去琢磨他们的个性和思想,以及点滴的变化。总是担心会在细节上对他们有所疏忽,或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李琳坦言。在繁重的课时量与照顾女儿间不断奔波,李琳的休息时间变得支离破碎,然而既然选择了面对,就必须坚持下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更加全力地拼搏。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来自南方的李琳不再局限于细腻唯美的江南情怀,而是更希望、也更有能力去多方尝试,驾驭不同风格的作品。同时,她坚信,美是共通的,不应被形式所束缚。心中怀有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无论前路清晰亦或是渺茫,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执着勇敢地追求,做一个不畏艰难的勇者。这就是李琳为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国声乐事业更加繁荣的年轻学子们的真切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