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隐藏]经典分享 >> 歌剧《屈原》与作曲家的不解之缘
歌剧《屈原》与作曲家的不解之缘
时间:2016-05-06 11:22 来源: 编辑:admin 点击:
歌剧《屈原》与作曲家的不解之缘(图1)
  早在20世纪60年代,作曲家施光南还在求学的时候,就被郭沫若先生的话剧《屈原》的剧本所深深震撼。剧中人物屈原、婵娟和仆夫所表现出的忠贞爱国、正气凛然的精神,和卖国求荣、迫害忠臣的南后、上官大夫,以及攀权附贵、变节求荣的宋玉形成鲜明对比。这部剧人物性格分明,故事脉络清晰,施光南认定这是一部可以写为史诗性歌剧的好题材。剧作家韩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对于施光南来说,歌剧《屈原》不得不提。施光南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屈原,我的梦》,《屈原》是他从十几岁少年时期就做的一个梦,他那时看到郭沫若的话剧《屈原》时,就下决心要把它写成歌剧。”据说,当时的施光南曾将话剧《屈原》其中一折《雷电颂》谱成交响合唱并寄给郭沫若先生,受到了郭老的热情鼓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歌剧的创作还是搁浅了,直到1980年施光南才得以正式开始创作。
  歌剧创作完成之后,经过多方努力,其中不乏坎坷与歌剧难以排演的失落,1990年3月,歌剧《屈原》终于能够以清唱音乐会的形式出现在音乐界有关人士的视野。一个月之后,年仅49岁的施光南就清唱音乐会中得到的意见对歌剧进行修改的时候,在与女儿蕾蕾动情试唱歌剧咏叹调时,突发脑溢血,一头栽倒在钢琴上,不治身亡。
  作曲家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他终是没有等到歌剧的正式上演。作曲家离世后,歌剧的上演也一再拖延,但施光南先生的夫人洪如丁没有放弃。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也因为歌剧自身的艺术价值,1998年,总政歌剧团排练的歌剧《屈原》正式上演,才算了了作曲家的遗愿。次年,歌剧《屈原》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洪如丁说:“他(指施光南)死在《屈原》的创作上了,这个作品在他心里盘桓了30多年。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屈原》搬到舞台上,了却丈夫的夙愿。”如今,施光南先生的夙愿得以完成。这部歌剧尽管由于曲作家的早逝未能反复修改及其他各种原因尚不成熟,但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歌剧中的几首咏叹调和重唱曲目,秉承了施光南先生一贯的优异水准,值得我们继续在舞台上演绎,并将歌剧发扬光大。
  原标题:作曲家施光南与歌剧《屈原》

推荐
声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7876号-1